- 六漏
- ﹝出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﹞ 漏, 即失也, 落也。 謂因煩惱惑業, 漏落三界生死也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 〔一、 漏自性〕, 謂六根對於六塵, 而起貪瞋癡等煩惱諸惑, 由惑造業, 遂招三界生死, 是則惑自性業為有漏之因, 是名漏自性。 (六根者, 眼根、 耳根、 鼻根、 舌根、 身根、 意根也。 六塵者, 色塵、 聲塵、 香塵、 味塵、 觸塵、 法塵也。 ) 〔二、 漏相屬〕, 謂有漏之法, 屬心、 心所及眼等諸根相應而有, 是名漏相屬。 (心、 心所者, 心即第六識心, 心所即受想行也。 ) 〔三、 漏所縛〕, 謂有漏善法相續不斷, 招後世生, 是名漏所縛。 (有漏善法, 即天人所修, 五戒十善等法也。 ) 〔四、 漏所隨〕, 謂如在欲界天人生死中, 亦為餘界諸有漏法之所隨逐, 是名漏所隨。 (餘界者, 即十界中修羅界、 餓鬼界、 畜生界、 地獄界也。 ) 〔五、 漏隨順〕, 謂雖為有漏煩惱所隨, 然能順於正道, 決擇對治, 建立無漏, 是名漏隨順。 (無漏者, 謂不漏落三界生死也。 ) 〔六、 漏種類〕, 謂阿羅漢現世惑業雖已斷盡, 尚餘有漏五蘊之身, 亦由前世煩惱所起, 是名漏種類。 (梵語阿羅漢, 華言無學。 五蘊者, 色蘊、 受蘊、 想蘊、 行蘊、 識蘊也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